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行。这是自2022年举办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以来,第三次为工匠举办的全国性活动。夜晚的重庆两江交汇处,5000架无人机双编队升空,打造了一场向泱泱大国工匠致敬的视觉盛宴。展会现场,工匠大师王跃鹏、陶建伟就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是一次展示工人力量的会议。 1700多名工人和人才的2200余项创新成果在现场落地,这是工人力量的最好注脚。在这次活动中,大家都聚焦在工人的故事和成果上。发挥创意,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探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长征五号火箭核心第一级氢氧发动机备受关注。全新模块化纯电动平台“红旗天工”展现了吉林创新的重要成果。它也是现代智慧的伟大集合。 8400平方米的成果展示交流区涵盖了全国总工会成果展、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地方及行业工会成功展等。北京展会现场展出的培天工业机器人。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0306小巨人”与观众握手互动。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健展示了令人垂涎的仿生鸟。能工巧匠杨华清康复领域的相关设备如何。来自航空航天、电力、轨道交通、海洋装备、交通通讯、能源化工、高技术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加上来自主要国家工人的现场讲解,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一线工人创新和拼搏不断努力的成果。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军垦剪纸展示精美剪纸作为会议礼品。这是一门通过技能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为国家服务的种子的课程。 “工匠人才不仅要发明创造,更要总结规律,提高效率。”走出“工匠面对面”现场,优秀制造商、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经理彭飞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家来践行‘工匠精神’。”艺术的发展,我们需要迎接新的浪潮,用更多的思考来突破极限——科学。人形机器人吸引了参与研究活动的学生的注意力。游客的体验是模拟飞机飞行。互动车辆多模式观众体验平台。从良渚玉匠的“微痕雕刻”到“九章”电脑卷的“光子控制”;从都江堰的“深滩低堰筑”,到“华龙一号”核反应堆的精密组装,中华民族始终用双手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核心精髓。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国劳动者以匠心之名参与创新任命。在依靠劳动创造的中国现代化稳步推进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和人才正在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更加精彩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