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24年,汕头艺影合唱团排练现场,孩子们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图片/新华社 据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居民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称,所有中小学生一律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民俗活动,如英语合唱团、腰鼓组、各种淫神、游行表演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举是根据上级指示和安全管理考虑。响亮的莺歌鼓原本是潮汕人世代相传的文化活动,但今天,陈店镇却发出通知,禁止中小学生参加莺歌班、腰鼓班等,这一禁令似乎为孩子筑起了一道防护墙。任,其实是堵住了传承文化的毛细血管。当地政府表示,“出于安全管理原因”,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不过,在此类活动中,安全是底线,但这并不是“一刀切”地禁止儿童参与的理由。诚然,民俗活动有游行、表演,人多时难免有碰撞风险。但问题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应该是“规避风险”,而不是“禁止参与”。因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不敢让孩子出去;和体育课有冲突的可能,我们不会取消体育课。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英语歌舞这一在潮汕流传了百余年的传统艺术,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精神符号。什么时候小时候,很多孩子和大人一起看英文歌,伴着鼓声听故事,从动作中学会勇气。这种受所见所闻影响的个人参与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但现在陈店镇需要的是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原住民活动的中小学生。试想,当这些民俗突然与中小学生绝缘时,长大后谁还会用强力的“双鞭”呢?从表面上看,出于安全考虑,对陈店镇的禁令似乎可以理解。但细究之下,这种“一站式禁令”的做法,实际上反映了一些基层政府在管理层面的懒惰思维。长此以往,他们难免会因噎住而放弃食物,这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政策。当文化遗产一代代被砍掉之后,就很难再收回来了。坦白说,如果当地真的对孩子有好处,应该做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而不是“画一个禁区”。毕竟任何活动都存在潜在风险,以安全为名全线禁止显然有悖常理。那么,如何解决此类活动的安全问题呢?方法其实有很多,比如划定专门的活动区域,由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组织现场看护;提前对参赛儿童进行安全培训,教导他们避免危险行为;控制活动时间,防止孩子用力过度等,这些都是可行的方法。这样一来,既维护了安全,又保留了乱世风俗,自然比禁令要好。归根结底,这些事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政府的责任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解决问题。不只是发出一个通知就万事大吉了。不要让寻找能歌善舞的年轻人变得困难。撰稿/邓穗新(自由撰稿人)编辑/马小龙校对/陈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