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峰在视频中宣传“标签演讲”。图片/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陈风,从展示跨界消费差异,到以“苹果安卓论”制造阶级对立、收割流量。他终于打破了监管红线。 9月20日,他在多个平台的账户被封锁,内容被清除,随后账户被彻底注销。很多人还记得,胡晨风在视频和直播中构建了以“苹果/安卓”为核心的激烈话语体系。标签就是你是“苹果人”还是“安卓人”。所谓“苹果人”就是“精英阶层”,他们的特点就是用iPhone、开特斯拉、爱在山姆会员店消费。 “安卓人”被鄙视为“下层群体”,其特点包括使用安卓手机、购买国货、逛街ng 蔬菜市场。这种说法完全错误。一个人使用哪个品牌的手机、习惯哪个操作系统,只是消费习惯或者路径依赖的问题。它们与“高端”或“低端”没有必然联系,更没有“精英”与“下层”的区别。胡晨风做出一些牵强的假设,无条件地打上烙印,故意制造民众对立,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不可否认,现实中,胡晨风过于逆反的言论还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能够在多个平台吸引数百万粉丝,也说明他的强烈言论要么服务于,要么刷新了一些人的认知,甚至造成公众认知的分裂和社会情绪的对立。这正是其危害所在,应引起高度警惕。胡晨风等网红博主这么做只是出于“商业原因”。通过吸引有了流量,增加了粉丝,就可以实现商业变现。然而,这种输出所谓“安卓人”、“苹果人”的做法,比挪用资金、割韭菜更具破坏性。相反,它会在问题上制造尖锐的对立,助长群体焦虑,分裂社会的基本共识。我们应该在这个混乱的uri中说清楚。监管部门、平台方和社会公众要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此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以“澄清事实,纠正恶意煽动负面情绪的问题”。相信,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惯犯”账号、MCN组织、“网络喷子”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平台也必须不断优化推荐算法,寻找和探索更多的“共识”,不能以“互动量”为导向,让你忽视了反对情绪强烈,不予理睬。 “标签”等行为应该明确定义和处理。此外,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更加理性、宽容,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理性表达、尊重差异等良好品格,少一些敌对、暴力,留下反对、压迫、攻击、谩骂等有毒思维。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基本上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充满仇恨、分裂、对抗的环境,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手机本身是无辜的,但以手机为标签,人为制造社会障碍,最终会伤害我们每个人。撰稿/胡茜(媒体人)编辑/许秋伊/贾宁校对